又是一年仲夏時,柳浪花香、書聲瑯瑯。
從“有學上”邁向“上好學”,一萬余名孩子從高海拔地區到低海拔地區接受更好教育;食堂窗明幾凈,菜肴豐富多樣;多媒體教室里,桌椅均為環保材質,安裝了護眼燈,配備“智慧黑板”;春風化雨般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通過征文、演講等形式,在課堂內外將愛我中華的種子播撒進學生心田……
“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學校思政課的一個重點,講好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講好新時代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故事,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和民族團結進步的故事,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小就植入孩子們的心靈?!绷暯娇倳浀恼佌伣陶d與殷切囑托,如高原明燈,為前路定向導航。
如何讓以青少年為蓬勃新枝的希望之樹根深葉茂?青海立足青少年成長需求與時代使命,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思政教育的靈魂工程,引導各族青少年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生動感悟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壯闊征程,用心體會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血脈相連與民族團結進步的深厚根基,向陽而生,茁壯成長。
“祖國好·家鄉美”全省中小學生優秀繪畫作品展學生作品。青海文明網供圖
看!“畫筆描繪千疇綠,稚手鋪開萬里春”
2024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抵達西寧后,首站來到果洛西寧民族中學。在高一(1)班“新時代、新家鄉”主題思政課上,來自果洛州班瑪縣的尼東拉毛同學舉起描繪家鄉的畫作:“以前放牧要緊跟牛群,丟了就得滿山找;現在從騎馬到騎摩托,甚至用上無人機,家鄉更現代化了!”質樸的話語,飽含對家鄉巨變的深情凝視。
這份源于生活的觀察,在“祖國好·家鄉美”全省中小學生優秀繪畫作品展上綻放光彩。如瀑燈光下,百余幅畫作筆觸稚拙卻情感熾熱:果洛少年曲忠的《柯曲河邊的一抹秋》層林盡染,11歲多杰才旦的《阿爸去射箭》英姿颯爽,西寧女孩高珣的《青海青韻人家初景》流淌溫情……這場藝術盛宴,是高原兒女對“講好三個故事”的深情回響。畫板上雪豹、藏狐、光伏矩陣、高鐵等元素,化作孩子們寫給故鄉的視覺情書,在青海大地譜寫出激昂的“家國交響”。
這場在海拔3000米高原上歷時半年的美育實踐始于2024年秋,“祖國好·家鄉美”創作計劃如春風拂過青海。從巍巍祁連到遼闊柴達木,近萬名各族少年執起畫筆,編織高原獨特文化密碼,勾勒山河與時代氣象。截至2024年11月底,青海省遴選報送少兒繪畫作品742件,為112幅入圍作品建立視覺檔案,更在高原青少年的精神土壤里深植文化自信基因。
評審專家贊嘆:“這里有對昆侖雪峰的禮贊、清潔能源基地的暢想、量子通信基站的抽象勾勒……活動不僅激發孩子們對家國的熱愛,更讓他們在藝術實踐中深化民族團結理解、厚植文化根脈自豪,是藝術教育賦能民族地區的新路徑!”
青海省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持續擦亮品牌,通過科技創新畫展、非遺技法畫展等形式豐富內涵,提升美育在青少年思想引領中的價值?!毖巯?,第二屆活動正緊鑼密鼓籌備,決心讓畫筆繼續成為鮮活的“大思政課”。
“祖國好·家鄉美”全省中小學生優秀繪畫作品展學生作品。青海文明網供圖
學!“高原格桑汲新知,思想清泉潤心田”
6月18日的晨曦漫過果洛西寧民族中學窗欞,一堂“學習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題思政課上,學生們圍繞新思想內涵熱烈討論,思維火花頻現。教室后排,果洛州教育局負責人久邁旦增欣慰地彎起嘴角。
這是一年來學校思政嬗變的縮影。聚焦立德樹人,學校將提升思政教育質量置于核心:一面深研教學,探尋契合高原牧區青少年認知規律的教學密碼;一面鍛造師資,引才育才,壯大提升教師隊伍。
更矚目的是思政課“破繭”之變——“新時代、新家鄉”等主題課應運而生,將宏大敘事投射于家鄉巨變與民族團結實踐:牧場上摩托車取代馬蹄聲,帳篷里無人機映出牧民笑臉,城鎮里各民族相親故事溫暖流傳……理論在具象中煥發生機,闡釋在情境中深入人心。
孩子們眼中的光芒越發明亮,思維的翅膀愈加靈動,情感在共鳴中激蕩。這些課程緊密聯系當地發展與團結實踐,將宏大敘事具象化、理論闡釋情境化,讓學生在課堂上看到的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身邊可見的家鄉新貌與奮斗傳奇。
“思政課真正‘活’起來了!”久邁旦增感慨:“孩子們在具象情境中理解理論,在體驗課堂里感悟時代,發言踴躍、討論深入,思政課吸引力、感染力顯著增強,育人實效正落地生根?!?/p>
高二學生王秀梅興奮地說:“以前覺得思政課是聽道理,現在完全不同!在研學、寫作、繪畫課里鮮活起來,我們在歡聲笑語中真切體會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誼?!?/p>
從“感受”到“沉浸”,思政課提檔升級,根植于青海省推進思政教育改革、構建“大思政課”格局的豐沃土壤。
久邁旦增說:“學校思政課的每一步深化,都映照著青海省思政教育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提升育人實效的堅定步伐和不懈追求?!?/p>
趣味實驗。陸廣濤攝
聽!“童聲和鳴筑同心,薪火相傳繞梁音”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近日,青海省文化館群星劇場內,佩戴紅領巾的小演員們通過多聲部合唱、情景表演等形式,將“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主題融入動人旋律,“童聲里的中國”暨“江源少年放歌新時代”全省中小學生歌詠合唱初選活動火熱進行。
活動采用經典傳唱與原創征集、群眾性與專業性、線上展播與線下展演相結合的方式,重點傳唱《歌唱祖國》《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等曲目,引導青少年在歌聲中鑄牢“四個自信”,促進全面發展。
“以前覺得‘愛國’很大、很遠?!焙1辈刈遄灾沃莺j炭h學生祁雯婧摸著紅領巾說:“學校思政課常講金銀灘‘兩彈一星’元勛隱姓埋名、奉獻一生的故事,這種精神刻在原子城豐碑上,也烙進我們心里。我們要學好本領,建設家鄉報效祖國?!边@種情感共鳴正是青海創新德育模式的縮影。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青海省立足多元文化交融優勢,將新時代實踐、革命文化資源等作為素材,以“牢記總書記囑托·感恩中國共產黨”“江河同源·石榴同心·少年同行”為主題,建設教育援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兩個主題教育基地,用好原子城紀念館等全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通過主題展覽、座談演講、文藝創作等形式,引導師生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
思政教育領域不斷延展。校地合作共建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開設思政實踐課程,建設9個全國“大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和30個省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队缿阎琛贰妒赝煽晌骼铩返刃@原創文化精品在省內外巡演160余場,將青海特色的“大思政課”唱響四方。
實踐的拓展與文化的浸潤,令育人實效不斷走進青少年的認知深處和情感共鳴中。在青海省美術館的“祖國好·家鄉美”畫展現場,小學生馬李傲被同齡人的畫作深深吸引,她興奮地用電話手表記錄下打動自己的畫面分享給朋友。這不僅是對美的驚嘆,更是鄉土認同與家國情懷在無聲滋長。
立足校園這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主陣地,青海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夯實師生交往交流交融根基,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校園綻放。深入實施“"民族團結+教育”融合行動,各級各類學校創建國家級、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55個,成為實踐標桿。
以促進各民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為主題,教育教學、日常管理、服務保障各環節全方位融入,引導學生在課堂思辨、活動協作、生活點滴中深刻理解“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構筑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思想長城。
如今,青海各地校園里,民族團結之花在陽光下盛放……這片高原熱土上,全省同心澆灌的思想根基,正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熔鑄著歷久彌堅、不可撼動的精神之魂。
供稿:青海省委文明辦 青海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