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線前,車輛緩緩停下,行人點頭致意;胡同深處,老院落煥發新生,智能設施悄然融入生活;社區議事廳里,居民、快遞小哥、物業代表共商共治……這些細微卻溫暖的場景,正是北京建設“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首善之城”的生動注腳。2025年6月19日,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回顧一路走來的堅實文明足跡——從背街小巷精細化治理到“文明駕車 禮讓行人”專項行動,從“北京榜樣”群星閃耀到文明指數19年連升,首都北京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讓文明成為城市最鮮明的氣質、市民最真切的獲得感。
禮讓,是雙向奔赴的浪漫!
石景山區文明引導員在轄區重點路口、公交地鐵站臺開展文明倡導行動。
還記得幾年前人車“搶行”的十字路口嗎?如今,“車讓人,人快走”已成京城新默契!這背后,是一場始于2021年8月的全民行動:“文明駕車 禮讓行人”。嚴格執法+文明引導+行業自律+示范引領,四方形成合力,交通違法和傷亡事故大幅下降,守序意識明顯提升。斑馬線前的那一腳剎車、一個微笑、一次點頭,是雙奧之城繼“排隊乘車”后,又一張拿得出手的“文明金名片”。這默契,是安全,更是流淌在街頭的溫情。
5000條胡同的“面子”“里子”雙提升
草廠胡同
城市的文明,藏在毛細血管般的背街小巷里。過去臟亂差的治理難點,如今成了文明創建的亮點。5000余條背街小巷歷經三輪精細化治理,上演華麗蝶變!走進東城草廠四條,花崗巖路面、修舊如舊的院落是“面子”,智能煙感、隱形空調罩、居民共商的微花園則是溫暖的“里子”。從“憂居”到“優居”,居民的一句“以前覺得創城是政府的事,現在改的都是家門口的事”,道出了文明創建利民惠民的初心——解決的是堆物堆料、停車難等群眾最急難愁盼的“關鍵小事”,提升的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品質。
科技賦能,讓治理有“智”更有溫度
超大城市治理,光靠人力可不夠,文明北京玩轉“科技+人心”!經開區街頭,自動駕駛AI巡檢車24小時上崗,搭載“火眼金睛”,井蓋缺失、道路遺撒、垃圾桶滿溢?AI一掃,工單秒派!這是硬核的“智”理。軟實力同樣在線:密云為106家“三修一配” 攤點安新家,留住城市煙火氣和便民溫度;社區里,“鄰里議事廳”“移動議事廳”“童聲議事”遍地開花,居民從“旁觀者”變身“主人翁”;連穿梭的快遞小哥都成了“副樓長”“網格員”,用“隨手拍”“隨手清”參與社區治理??萍假x能,人心聚力,讓文明治理更聰明、更貼心。
榜樣星河閃耀,涵養向上向善力量
2024年北京榜樣頒獎典禮
文明風尚的養成,離不開榜樣的引領。北京有一個持續十多年的“金字招牌”——“北京榜樣”主題活動。50萬身邊榜樣,如同點點繁星,匯聚成照亮城市的精神星河。他們中有敬業奉獻的楷模,也有孝老愛親的典范,更多的是百姓身邊的凡人善舉,可親、可敬、可學?!暗抡哂械?、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讓向上向善的力量在京城大地蓬勃生長。同時,“‘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走的思政課堂”等30余項品牌活動,持續涵養著青少年的精神家園,讓文明的種子代代相傳。
文明指數19連升,可感可及的幸福就在身邊
坐落于美術館后街的美后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是東城區景山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也是老城區規模最大的基層公共文化綜合體。
文明建設的終極目標是什么?是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更幸福!調查數據給出了有力證明:2024年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達到90.8分,實現了19年連升! 這份“文明成績單”,源于法規的保障(《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專項行動的落實(V藍北京、光盤行動、垃圾分類),更源于遍布城鄉的文明實踐陣地。東城美后肆時、西城爛縵胡同、豐臺社區名人工作室……這些接地氣、聚人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讓“韻味”“風味”“趣味”“美味”融入居民日常,成了家門口的“文化客廳”和“精神加油站”。文明,不再抽象,它化作可感知的便利、可參與的平臺、可享受的文化生活,持續為市民的“幸福指數”加碼。
從路口的“小默契”到胡同的“大煥新”,從科技的“硬支撐”到人心的“軟實力”,從榜樣的“星光芒”到市民的“幸福值”,北京建設“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首善之城”的路徑清晰而生動。它是一條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路,一條以人民為中心、解決實際問題的路,一條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比翼齊飛的路。新起點上,讓我們繼續攜手,用每一束文明的微光,匯聚成首善之城的璀璨星河,讓文明之花在首都大地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彩,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北京篇章!
供稿:首都文明辦